中国名人绰号故事

毛泽东的绰号

毛泽东小时候有一个特殊的小名,也可以说是绰号,叫“石三伢子”,意思是石头三娃子,这是他的外祖母给他起的。为什么要给他起这么一个绰号呢?那是因为毛泽东的母亲前面生的两个孩子都夭折了。毛泽东出生后,外祖母怕再有闪失,便按当地给孩子取贱名易养活的风俗,带他去拜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位于后山龙潭沱边,是一块高二丈八尺的巨石,外祖母希望毛泽东能像石头一样健壮刚强,就给他起了这么一个石头娃子的小名,并拜这块石头为“干娘”。1959年,毛泽东回韶山时,曾设宴招待亲友,在席上,毛泽东风趣地说:“今天该请的都请了,就差一位长辈没来。”客人问是谁,他笑呵呵地说:“就是我那‘石干娘’呀!”

毛泽东很喜欢他这个“石三伢子”的绰号,常常和人谈起它,还曾用它做过化名。1923年9月28日,他在写给林伯渠的信中说:“此信托人寄上,因检查极厉害,来信请写毛石三,莫写毛泽东。”

1951年,他还就这个绰号和彭德怀有过一次有趣的对话,当时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回来向毛泽东述职。那时,彭德怀是毛泽东的得意爱将,他们之间的谈话常常是无拘无束,这次述职谈话时,毛泽东突然提到了这个石头绰号,他对彭德怀说:“你的字叫石穿,我的小名叫石三伢子,我们同是两块石头。”彭德怀听后忙说:“我岂敢与主席比,主席是一块宝石,我彭德怀不过是一块冥冥不灵的顽石。”毛泽东接过话头,风趣地说:“我也是石头嘛,我们两块石头,一块扔给杜鲁门,一块扔给麦克阿瑟。”杜鲁门是当时美国总统,麦克阿瑟是当时朝鲜战场侵略军的统帅,毛泽东借此巧妙地表达了反对侵略战胜顽敌的决心。其实彭德怀“石穿”的字也有一番来历,那是他15岁那年,家乡大旱,人们没有粮食吃,官府不顾百姓死活,彭德怀便和乡亲一起砸锁开仓,发谷济民,后被官府通缉,被迫逃跑。途中遇雨躲入一山洞中,在洞中,他见洞顶滴水将下面的石头深深穿了一个窝,他见景生情,受到启发,为此,为自己取字“石穿”自勉。在几十年的斗争生涯中,他始终以这种“石穿”精神鼓励自己。他曾说:“我们要建设一个新中国,创造一个新世界,这种滴水穿石的进攻精神正是每一个革命者所需要的啊。”

毛泽东很小就很有个性。8岁时,父亲将他送到离家不远的南岸私塾,正式接受教育。私师邹春培与毛泽东的祖父同辈,所以毛泽东称他“春培阿公”。邹春培教学认真,对学生要求很严,常有体罚。他照例从《三字经》《百家姓》教起,但毛泽东对这些早已会背了。后来又教《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毛泽东对此兴趣不大,但还是认真学了。邹春培教学生填红蒙字,也就是现在的描红。但毛泽东不填,他要自己放手写,写得比别人填得还要好。由于他天资聪颖,又会学习,不需要老师对他费神。于是,大家便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省先生”。

毛泽东从小就胸怀大志,他在读私塾时,就与众不同,别人死读《四书》《五经》,而他却喜欢读古典小说和有新意的书籍。当他得知《盛世危言》是一部宣传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书时,便千方百计地去借这本书。最后,终于借到了。

毛泽东离开故乡的时候,曾改写过日本诗人的一首言志诗,其中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表达他立志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常对同学说,大丈夫要为天下奇,读奇书、交奇友、做奇事、做个奇男子。因此,同学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毛奇”。同学们给他起这个绰号有两层含义,因为德国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将军,他的名字的中文译音就是毛奇。同学们称毛泽东为“毛奇”,一是赞赏他的奇志,另外也希望他能像德国毛奇将军施展自己的才干,实现自己的奇志。历史证明,毛泽东实现了他的奇志,不但为中国人民立了奇功,还在世界上创造了奇举。

书简网(www.76380.cn)

二十四史 中國歷史里程碑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