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冷知识

书上学不到的历史冷知识(二十八)

1.【鸦片战争被遗忘的民族英雄】

欧阳利见,清末水师将领,字赓堂,号健飞,先后随曾国藩、李鸿章在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围剿太平军和捻军,由游击、参将,擢任总兵,授浙江提督。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驻宁波,亲督诸将防守,命炮轰敌舰,将敌指挥舰击沉,敌主师孤拔重伤致死,粉碎了法军在浙江登陆的企图。镇海保卫战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首次获得全胜的一次重要战役。它极大鼓舞了广大军民抵抗外敌侵略、保卫国土的决心和信心,在中国近代军事史,尤其是海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光绪二十一年(1895)调办海防,中途病故。

2.【最早“袁大头”的由来】

袁克捷,又名袁巨勋,是袁世凯第十四子,乃袁世凯与六姨太叶蓁的儿子。袁巨勋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娶一北京女招待王氏,生育二子,小名袁小五、袁小六。袁巨勋因其长相与袁世凯相似,人们都称其为“袁大头”。叶氏一直随袁巨勋生活。袁巨勋无爱好,可能是乾坤改变而使他心灰意冷之故,不与人交往,也不言谈,更谈不上玩笑了。他对母亲十分孝顺,叶氏的饮食、起居均由他一手料理。叶氏能在当时困难条件下活到那样大年纪,与他的细致照料有直接关系。

3.【清朝官职一览】

太师 太傅 太保 光禄大夫 殿阁大学士 领侍卫内大臣 掌銮仪卫事大臣 少师 少傅 少保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内大臣 将军 都统 提督 太子少师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内务府总管 总督 总兵 内阁学士 巡抚 副将 一等侍卫 参将 游击 大理寺少卿 二等侍卫 佐领 都司 宣慰使司 同知 内阁侍读学士 翰林院侍读学士 侍讲学士 国子监祭酒 知府 宣抚使司宣抚使 宣慰使司副使 防御 千户 员外郎 知州 安抚使 招讨使 内阁侍读 通判 亲军校 前锋校 护军校 骁骑校 长官 百户 理问 州同 翰林院编修 知事 赞礼郎 训导 知县把总 中书科中书 内阁中书 州判 七品典仪 盛京游牧副尉 司务 五经博士 府经历 县丞 教谕 司书 序班 博士 巡检 典史 驿丞 闸官 百长土舍 土目(清朝官制中国历代官制

4.【古代皇帝选妃裸检秘闻】

在体检时,每一道程序都十分仔细。容貌娇好,身材秀长,生理不得有半点瑕疵,一颗小黑痣,都会被淘汰掉。年龄上东汉时要求13~20岁。三国时吴主孙皓要求,“十五六岁简阅”;南北朝时北齐要求年14岁以上,20岁以下;明太祖朱元璋时则要求15岁以上,20岁以下,最小不能低于13岁。从史料记载来看,乳房的大小,对称情况应该是一个常规项目,生殖器的形状、阴毛的浓淡、腋毛的多少,肛门是否有痔疮,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5.【曾们四弟子】

曾门四弟子是指曾国藩的四个门徒,他们是黎庶昌、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

黎庶昌近代散文家、外交家。字莼斋。贵州遵义人。早期从郑珍学习,讲求经世之学。同治元年(1862),上书论时政,以廪贡生得授知县,入曾国藩幕,深得信任,名列"曾门四弟子"。曾署理吴江、青浦等县知县。光绪二年(1876),随郭嵩焘出使欧洲,任驻英、法、德、西班牙四国参赞,游历了比、瑞、葡、奥等国,写成《西洋杂志》一书,晋升为道员。光绪七年,任出使日本大臣;十年,丁忧返国;十三年服阕,复职使日。光绪十六年,任满归国后,曾任川东兵备道等职。

张裕钊(1823~1894) 近代散文家、书法家。字廉卿。湖北武昌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中举,考授内阁中书。后入曾国藩幕府,为"曾门四弟子"之一,被曾国藩推许为"可期有成者"(《清史稿·张裕钊传》)。生平淡于仕宦,自言"于人世都无所嗜好,独自幼酷喜文事"(《与黎莼斋书》)。曾主讲江宁、湖北、直隶、陕西各书院,培养学生甚众,范当世、马其昶等都出其门下。

吴汝纶(1840~1903)近代文学家、教育家。字挚甫。安徽桐城人(今枞阳会宫乡老桥村吴牛庄人)。同治三年(1864)举人,次年中进士。先后入曾国藩、李鸿章幕府。历官直隶深州、冀州(今均属河北)知州。光绪十五年(1889)起,主讲保定莲池书院,执教多年,弟子甚众。二十八年,吏部尚书张百熙荐举为京师大学堂教习,自请赴日本考察学政。在日本,因留学生事与驻日公使蔡钧发生龃龉,归国后不赴京师就任,还乡谋办桐城小学校。

薛福成(1838~1894) 中国清末外交官,改良主义政论家。字叔耘,号庸盦。江苏无锡人。1865年(同治四年),致书曾国藩,建议改革科举、裁减绿营,学习西方军事技术,遂得入其幕,并参与镇压捻军。1875年(光绪元年),应诏上改革内政外交万言书。旋被李鸿章延为重要幕僚,协理外交事务达10年之久,曾为李起草不少有关洋务的奏稿、书牍。1879年,上书反对清政府授予英人赫德总司南北洋海防大权,使英国控制中国海军的企图不能得逞。同年,撰《筹洋刍议》,主张发展工商业,实行关税自主,抵制外国商品倾销,扩大丝茶出口,以改变外贸入超。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任浙江宁绍台道,击退法舰进犯。1889年,受命为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曾与英国谈判订滇缅界务、商务,争回部分主权。出使期间,更进一步主张效法西方国家,发展机器工业,实行商办,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并在政治上赞赏英国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度。1894年返国。一生著作甚丰,有《庸盦全集》(10种)、《庸盦笔记》、《庸盦文别集》,以大量政论而被公认为当世谈时务的巨擘。


二十四史 民族简史 姓氏起源 历史地图